主要内容:
1、6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有较为明显的回落,但成立情况相对稳定。标品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小幅下滑,非标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微幅上升,但标品信托产品中权益类产品成立数量及规模比重下滑明显。
2、6月非标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保持稳步下行的态势。市场利率下行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或是主因。
3、房地产类信托新增成立规模持续压缩。监管收紧、风险高企、行业前景不明,房地产类成立规模持续低迷,住房租赁、城市改造、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新业务新模式还未能实现快速挖掘业务潜力,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4、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相对稳定。基础产业信托业务作为业务转型期间比较重要的过渡性业务,部分信托公司还对其有一定的依赖性。目前整体风险可控,但信托公司已对基础产业信托业务有所收缩。
5、标品信托产品新增成立数量小幅下滑,新增成立规模略有下滑。6月固收类产品在标品信托产品中的优势继续扩大,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自3月以来持续下行。
一、市场回顾
1、监管回顾
李云泽主持召开部分信托会议,听取转型建议
6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赴上海调研。在调研中,李云泽主持召开部分驻沪中资金融机构座谈会,了解机构运行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在其主持召开部分信托、资管、理财公司会议中,李云泽听取对行业转型发展意见建议。其指出,信托公司等要按照坚守定位、回归本源、市场导向、差异发展的原则,大力培育和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治理水平,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
审计署摸底调查4家中央金融机构和21家信托公司
6月26日,审计署的报告披露了此前摸底调查21家信托公司的审计结果。审计署重点审计的 4 家中央金融机构和21家国有信托公司,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两大方面:一是资产底数不实、管理不严。24 家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少计、虚假处置、移至账外等方式,未如实反映风险资产3746.29亿元。二是违规开展业务。25家金融机构违规开展存贷、理财、 信托、保险等业务,其中银行存贷业务违规问题仍较高发,多表现为变相高息揽储、存贷挂钩、贷款审查不严等。
2、市场动向
信托业一季度利润总额大增。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22万亿元,同比增加1.06万亿元,环比增加776.90亿元。投资类信托业务规模为9.57万亿元,保持在信托资产功能分类的首位。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279.81亿元,基本回到2021年前的水平;实现利润总额217.01亿元,同比上升93.16亿元;人均利润80.17万元,同比上升37.45万元。
保险金信托逐渐“出圈”。目前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友邦人寿等40多家人身险公司先后与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国投泰康信托等30多家信托公司合作开展了保险金信托业务,上亿元的大单、创新场景案例频现。6月12日,大家健投与中信信托合作的“大家的家与中信信托养老服务信托系列项目”实现首单落地。根据媒体披露的相关数据,今年1至4月份,保险金信托新增规模400亿元,涉及39家信托公司、9000余个保险产品。
家庭服务信托受到信托公司热捧。新规正式实施近一个月以来,已有多家信托公司抢滩布局并落地家庭服务信托,不时涌现首单、大单。近日,渤海信托首单家庭服务信托“鸿诺1号”近日正式签约落地;6月28日,中建投信托公司正式对外发布“沃泉”家庭服务信托品牌,并成功签约落地首单家庭服务信托业务。华宝信托华东业务中心在2023年6月正式落地“华宝信托和禧齐家家庭信托”;百瑞信托于2023年4月1日上线安鑫瑞享家庭信托后,受托资金规模已超亿元;中原信托恒睿系列家庭服务信托于6月1日正式上线;五矿信托4月上线的“嘉合”家庭服务信托目前相继落地了50单,同时正在推进中的还有数十单。
部分信托公司加速探索股权家族信托。6月1日,在信托“三分类”新规正式实施当天,由江苏信托牵头主办,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为会议支持单位,在南京成功召开了一场围绕股权家族信托业务的研讨会,超10家信托公司参加。6月8日,建信信托携手合作机构联合发布《2022—2023年中国家族财富可持续发展报告——聚焦股权家族信托现状与发展》。
慈善信托业务再现突破,信托财产来源日益丰富。6月1日,“桐庐县不动产慈善信托”在杭州市桐庐县民政局完成金桥国际广场C座24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