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1、4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和成立均有明显的下滑。从成立情况来看,非标信托业务和标品信托业务的成立规模的降幅均超过三成。
2、2023年以来非标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稳健下行。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和机构资金大量投放是平均预期收益下行的主要原因。
3、房地产类信托成立继续保持低位。防控风险和处置存量项目是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重心,创新业务暂时未成气候,因此房地产信托业务短期内没有大增的可能。
4、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规模明显下滑。在新业务尚未取得突出进展的情形下,信托公司对基础产业信托的依赖仍相对明显,但随着监管收紧以及其他机构资金的不断进入,基础产业信托业务可能会受到压制。
5、4月标品信托产品的成立数量出现下滑,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证券投资类信托资金多偏重固收类资产方向,或与证券市场的表现有较为直接的关联。
一、市场回顾
1、监管政策回顾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信托机构改革化险方面,继续推动信托行业改革进程,督导行业转型落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继续压缩通道业务,鼓励信托公司在化解房地产等业务风险的情况下,更多的探索服务实体经济回归信托本源的业务,杜绝金融空转、业务低效内卷。
国资委:高度关注房地产信托等领域存在的风险
4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的通知》指出,2023年,各中央企业要将当年办结的一半以上核查项目形成管理提升建议书,同时高度关注房地产信托、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非主业投资等存在风险,针对性提出管理提升建议,更好发挥责任追究工作“防未病”作用。
2、市场动向
超七成信托公司2022年营收下滑。截至2023年5月1日,共有60家信托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报。整体来看,行业信托资产规模延续企稳回升态势,信托公司经营业绩表现承压,营业收入与盈利水平整体下行,行业分化与结构调整明显,信托业务收入与固有业务收入变动较大,部分公司波动明显,行业资本实力持续提升,转型发展仍在路上。标品信托业务在信托资产规模中占比持续上升。在标品资管业务领域布局较早、转型较好的信托公司如华润信托、外贸信托,其信托业务收入同比降幅为7.73%、2.41%,表现的稳定性明显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慈善信托聚焦特色化发展。截至2023年4月19日,慈善信托金桥国际广场C座24层

